通透!畅销百年的《论幸福》:困扰你的人生课题是什么?
点击蓝字关注 · 共读历史文化
导语 //
你幸福吗?
最近,身边不少朋友让我推荐一些哲学书,他们觉得生活特别迷茫,好像完全没有行动的方向。特别是中学生,他们对我说,其实内心是很想努力的,但又好像缺乏动力,一到上课就提不起精神。所以今天,就给大家推荐一本能让你摆脱烦恼的经典哲学书籍。在此之前,先给大家讲个真实的小故事。
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日本的女性,她有一天早起正常坐在电脑前工作时,忽然之间发现整个世界安静了。但她紧接着便发现原本凌乱的屋子里充满了艺术感,房间里跳动着一些闪耀的光点,她整个人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包围着,这种感觉她从未体验过。同时,她发现自己既不会打字也不会说话了,她好像瞬间丧失了这种功能。
但这种感觉没过多久就消失了,她又恢复为正常的样子。但她对此现象特别好奇,她判定自己不是生病,因为生病的感觉一定是痛苦的,而自己刚才的感觉是特别特别幸福。
后来她发现(也可以说是她认为),在我们的脑袋里,存在着左脑、右脑和意识。她为何把意识分开呢,是因为意识待在左边,我们就可以正常进行逻辑思考、可以写字、可以交流;但当意识跑到右脑之后,我们就变成了“艺术家”,看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美好的,也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细微的声音,甚至能听到自己身体内部“有人在说话”。
她还说,当意识待在右脑时,自己就不会考虑心烦的工作呀、遇到的问题呀,而是很享受地待在当下,静静地感受这一刻的美好。但这个时候,总有个“声音”跑出来提醒:你下午要开会!孩子的脏衣服得洗了!这个月的房贷还没交了吧?
她可以清晰地感知到,这个声音来自左脑,因为左脑负责的是“过去和未来”,所以它来提醒你了。而右脑呢,只负责“当下”,所以你什么都不管,只活在当下的时候,内心是最平和宁静的,幸福感就会很强。
原来,幸福如此简单,就是让意识不要受左脑控制,常常待在右脑,只享受当下的一切就好了。
我为什么会给大家讲这件事情,是因为类似的经历我也有过,而且,目前的我比较能够让自己“安住于当下”,其秘诀就是“既不懊悔过去,也不担心未来”。
但是,做到这一点还真不容易,得经常有意识地对大脑进行训练,让一些能帮助我们找到“幸福”的智慧观点引导我们向前进,才能不被左脑的声音影响,找到“幸福”的感觉。
有关于幸福的书籍很多,但经典的就几本。我特别喜欢的是这本法国哲学家阿兰的《论幸福》,他的书里没有高深晦涩的哲学用语,全都是浅白的文字和轻松的语调,如同一位智者与你促膝而谈,这些贴近日常生活的观点,非常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和思考。
阿兰(1868年—1951年)
这本书与罗素的《幸福之路》及卡尔・希尔逖的《幸福论》并称 “世界三大幸福论”,可见,此书在幸福主题的哲学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。
那么,这本书写了些什么?为什么会帮助我们获得幸福?
其实,阿兰并没有给我们讲深刻的大道理,而是带着我们一起进入思考,通过93件日常可触及的小事,将处世哲学、人生问题蕴含于其中。阿兰给大家呈现的不是“一招见效”的方法论,而是告诉大家,他是怎么思考,怎么对抗这些烦人的小问题的。
让我们来看看其中部分主题:恼火、神经衰弱、忧郁、激情、恐惧、想象、死亡、脾气、个性、意愿、宿命、家庭、私生活、伴侣、烦闷、赌博、希望、抱怨、绝望、怜悯、躁动、友谊、耐心、善意、辱骂......
虽然不能将93个主题一一罗列,但通过上面选取的小问题,是不是已经触动到你了呢?其中哪些是常常跳出来困扰你的“小恶魔”呢?
尽管阿兰(1868—1951)生活的年代和今天已经迥然不同,但人性没变,从人心中滋生出来的欲望和烦恼也没多大改变。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嘛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”,其实归根到底,我们都在平衡一个“利”字。
这个“利”不仅仅指金钱、地位、外在的物质等,它也代表着面子、人生目标、荣辱感等。其实呀,这都是“逻辑思维”为主的左脑带给我们的评判,让我们觉得心理不平衡了,所以就会产生各种生理反应。然后,生理上的不适感,又会加重心理上的难受,我们便会离幸福越来越远。
阿兰提到的这93个影响我们身心感受的小问题,非常像是埋在我们身体里的“隐形小炸弹”,别人一句话甚至一个小动作,都有可能将它引爆,让你陷入内耗之中。
现在,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阿兰智慧语录的魅力:
——比起自身的疾病,人们对别人的疾病更加敏感。(燕晓说:故而,引发我们不舒服的,更多来源于思想上的恐惧。)
——我们把想象营造的热血沸腾的激动,当成是未来的征兆,然而这种激动就只是激动而已,它不指向或前往任何他处,激动总是眼下的,计划才是朝向未来。(燕晓说:人们总喜欢把美好的想象当成已成的事实,故而,喜欢沉浸在想象中,而不愿意去付诸行动。一旦需要行动时,就得从美好的想象中脱离出来,那种感觉也是痛苦的。)
——血气方刚是件好事儿,然而在这片大地上取得胜利的并非最容易发怒的动物,而是最理性的动物。(燕晓说:把脾气发出来是一种本能,能够控制住情绪的,才是本事。)
——生病不是一件错事,他既不违反军纪也不有损荣誉。有些年长者因为专注于自己的兴趣而无暇顾及对死亡的恐惧,这就是他们令人称羡的长寿秘诀。(燕晓说:身体上的疾病当然是痛苦的,但更令人焦虑的是“对死亡的恐惧”。如果有一项能让你随时沉浸其中的兴趣爱好,在这个过程之中,你会忘记这份焦虑,对痛苦的感知也会减轻许多。)
——英雄并非因为国捐躯感到快乐,而是因为快乐才是他们有勇气去牺牲性命。(燕晓说:如果过于看重利益得失,也就无法体会这种纯粹的理想型的快乐。)
——真正的悲观主义,源自放任小小的情绪走向忧伤或愤怒,就像无所事事的儿童不出多久时间就会变得不开心或烦躁。(燕晓说:情绪就像一个生命体,你喂什么养料,它就长成什么样。)
——愉快的根源来自积极去做,而非消极承受。但是因为人们只需要把糖放进嘴里什么都不做,等糖融化就能得到小小的欢愉,这使得许多人便想一样画葫芦的品尝幸福,最后却无不感到失望。倘若人们只是听音乐而不自己歌唱,那从音乐中所能得到的欢愉就也很有限。(燕晓说:等靠要“他人的施舍”看上去固然轻松,但所有的能量都是等价交换的,他之所以给你,就是想从你这里换回其他东西的。真正的快乐,来源于将自己与其它事物融合之后,产生共鸣的过程。)
反复读读这些书中的语录,有没有发现内心渐渐变得平和宁静?是不是对当下世界的感知力变强了许多?
阿兰虽然是哲学家,但他的文笔也十分优美动人,如同涓涓细流注入心田。法国著名小说家、传记作家安德烈•莫洛亚是阿兰的学生,这位大作家认为其恩师阿兰的作品是世界上最美的书之一。此言虽有些夸张,但也能看出阿兰的人格魅力。
阿兰不仅是哲学家,还是教育学家、和平主义者,他还是一名中学教师,在法国多所学校教授过哲学课,40年的执教生涯,使他桃李满天下,他的思想也影响了许多法国人甚至欧洲人。从他的字里行间,不仅能够感受到文字的优美和哲学思想的深邃内涵,还可以感受到这位受人爱戴的师长所呈现出的那份耐心和爱心。
我想,这便是这本书最动人的魅力所在吧:“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也!”
作者介绍
燕晓:
桂林市作家协会会员
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书评人
写作于我而言,并非单纯的技能,而是探索生命、认识自己的过程!
说明: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!
原创不易,转载请联系作者!
同类书籍推荐阅读:
往期内容回顾
欢迎评论转发,让更多的人一起思考!
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,给我点个“在看”呗
视频号|燕晓文史
小红书|燕晓文史